『阿格麗希力捧 法國大提琴新秀 樂壇當紅 卡普松弟弟單飛來台』-
2009/6/4 - |
文章來源:中時電子報/藝文新聞
記 者:林采韻/專訪
「卡普松兄弟」是目前世界樂壇當紅的法國兄弟檔,相差五歲的兩人
才貌雙全,又獲得鋼琴大師阿格麗希大力提攜,有時打「團體戰」,有時走
「個人秀」,七年來在EMI唱片累積數十張錄音。
廿八歲拉奏大提琴的弟弟高提耶,七日將與國家交響樂團、指揮呂紹
嘉演出現代作曲家布洛克的作品《索羅門》。
卡普松家(Capucon)有三姐弟,姊姊奧蒂雖然從小學鋼琴,但沒有走
上音樂之路,倒是兩個弟弟很爭氣,大弟雷諾德(Renaud)學的是小提琴,
另一個弟弟高提耶(Gautier)拉奏大提琴。
高提耶說,父母給他的第一樣樂器事實上是小提琴。「不知怎麼的,
我對小提琴很排斥,尤其不喜歡它的音色,四歲半時遇上大提琴就愛上了。
大提琴有近似人聲的音域,而且拉奏時感覺像是身體的一部分。」
因為學習的樂器不同,兄弟之間沒有競爭,反而互相扶持。
兩人都畢業於巴黎高等音樂學院,也同時在瑞土盧加諾音樂節獲得阿
格麗希賞識。
兩人十二歲首次同台獻藝後,在舞台上就經常膩在一起。「兄弟一起
演奏的感覺很奇妙,可能是因為流著同樣的血液,很多時候我們對樂曲的見
解、拉奏的方式,不用開口就達到共識。」
過去八年,兄弟檔經常連袂演出。「大家最喜歡我們一起演出布拉姆
斯雙重協奏曲,演出頻繁到令人反感。有一天,我們覺得夠了。」從今年開
始,兩人已經大幅減少同台,擴展更多個人演出計畫。
「我是個充滿冒險精神的人,覺得生活就要過得有趣。」高提耶的冒
險精神,反應在選擇曲目上。他與哥哥錄製的專輯,經常演出冷門的現代曲
目,不過兩人賣相實在太好,唱片公司不敢有異議。
在音樂之外,高提耶喜歡做的事也很具冒險性,包括滑雪、潛水、騎
馬,「我覺得世界太奇妙,但人生太短,很多音樂家覺得巡迴演出很累,我
則覺得這種能看到全世界的工作,太讚了!」
|
|
『舞蹈家林坤暘 獲費城藝術家大獎』- 2009/6/4 - |
文章來源:中時電子報/藝文新聞
記 者:王良芬/紐約三日電
旅美舞蹈家林坤暘七日接受費城藝術家大獎(Artists of the City)
的表揚,肯定他在舞蹈教育的貢獻及創作的專業品質。林坤暘是首位獲得費
城藝術家大獎的亞裔,也是歷屆最年輕的得獎人
林坤暘現以費城為創作基地,任教於賓州天普大學,在費城購置一棟
建築,改建成為舞蹈藝術中心。林坤暘及舞團創作不斷,去年榮獲 Ellen
Forman Award 編舞獎、《費城詢問報》傑出舞團與編舞家,《紐約時報》
稱其為最受歡迎舞團之一。
林坤暘舞團二月在費城的表演藝術中心發表全新作品AUM,《紐約時報
》對他作品多有佳評,指出「內在光芒四射的舞者、動作俐落如刀鋒、作品
含高度精神層面」,有「獨特的手法,結合傳統與西方舞蹈,營造出一種大
膽如潑墨般的精力,烙印人心」。
費城藝術家大獎今年表揚三名藝術家,除了來自台灣的林坤暘外,還
有威爾森(German Wilson)和包布(Odean Pope)。威爾森在表演藝術界
卅八年,先後創立Venture劇場和費城表演藝術中心;包布是資深薩克斯風
演奏家、作曲家和教育家。
|
|
『維吾爾聲樂家 芬蘭獨唱家 大笨嗓變花腔 迪里拜爾是人上人』-
2009/6/4 - |
文章來源:中時電子報/藝文新聞
記 者:林采韻/台北報導
花腔女高音迪里拜爾,有著維吾爾族深遂的輪廓,五十一歲的她,歲
月沒在臉上留下痕跡。身高才一五○多公分,人小歌聲能量大,擔任芬蘭國
家歌劇院獨唱家至今廿二年。她說:「歐洲歌劇院很職業化,聽音色不見身
型,在歌劇舞台上我是人上人。」/P>
迪里拜爾出生於新疆喀什,十八歲考入新疆歌舞團師事郭凌弼,之後
考入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,一九八四年她參加芬蘭海林國際聲樂大賽獲
得第二名,三年後受聘於芬蘭國家歌劇院。迪里拜爾以「運氣好」形容自己
的聲樂生涯。她說,在師事郭凌弼之前,她根本就是個「大笨嗓」。「那時
老師放了一片美國花腔女高音安娜.莫芙(Anna Moffo)的歌,我才知世上
有這種聲音。」
迪里拜爾是聽話的學生,老師說什麼,她就照著做,因此成功地把大
笨嗓轉化成美麗的花腔。她說,加入芬蘭歌劇院時,連一齣完整歌劇都不會
唱,只會唱一些詠嘆調,「歌劇院當時有培養年輕聲樂家的制度,我就學什
麼唱什麼。」如今歌劇舞台競爭激烈,等不了慢功出細活的聲樂家。
目前迪里拜爾每年在芬蘭歌劇院大約演唱三到四部歌劇,最近的演出
是在莫札特《女人皆如此》中飾演俏麗的女僕黛絲賓娜。作為職業歌手,分
飾什麼角色就得詮釋,但是有個角色她能躲盡量躲,「我對威爾第《弄臣》
裡的吉爾達十分感冒。」迪里拜爾將在上海歌劇院院長張國勇的指揮下,與
台灣交響樂團演唱作曲家德利布、麥亞白爾的詠嘆調作品,四日在屏東縣藝
術館、七日台中中興堂、十三日台北國家音樂廳。
|
|
『陳宏寬任國際鋼琴大賽評審 官網宣示:來自台灣』- 2009/6/2 -
|
文章來源:自由電子報/藝術文化
記 者:趙靜瑜/特稿
在國際場合,也要宣示自己是台灣人!擔任國際知名范克萊本國際鋼
琴大賽評審的我國鋼琴家陳宏寬,目前在上海音樂學院擔任鍵盤系系主任,
這次大會邀請他擔任評審,官方網站上明白宣示他來自台灣,還有青天白日
滿地紅的國旗飄揚,非常難得。
陳宏寬可說是得獎最多的台灣鋼琴家,出生台灣,在德國受音樂教育
,是知名鋼琴家陳必先的胞弟,曾先後獲義大利布梭尼國際鋼琴大賽第二獎
、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第二名,成績斐然。後來他旅居加拿大教書,受邀
到上海音樂學院擔任鍵盤系系主任前,曾受肌肉張力不全之苦,後靠著氣功
與信念,克服身體病痛,重新展開演奏生涯。
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是國際知名的鋼琴比賽,與蕭邦國際鋼琴比賽
、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等量齊觀,陳宏寬能在如此國際場合明白宣示自
己來自台灣,沒有因受聘擔任上海音樂學院的鋼琴教授就妥協,是台灣人的
硬頸風骨。
今年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打賽已進入最後一輪,共有六位選手角逐。樂
評人焦元溥透露,評審團包括指揮家阿巴多的胞弟Marcello Abbado、台灣
鋼琴家陳宏寬、波士頓環球報前樂評Richard Dyer、知名鋼琴家Alexeev和
Beroff、茱莉亞幫的Joseph Kalichstein和Kaplinsky,及美藝三重奏鋼琴
家Menahem Pressler。
|
|
『高雄城市芭蕾舞團 舞動牡丹亭』- 2009/6/2 - |
文章來源:自由電子報/藝術文化
記 者:陳維仁╱竹市報導
高雄城市芭蕾舞團目前正在全台巡演芭蕾舞劇《牡丹亭》,該舞劇以
現代芭蕾融合東方思維,將帶給愛好舞蹈、戲曲或古典文學的觀眾,滿溢的
豐收。該舞團也將於6月13日晚間7時半在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演出,藝術總
監張秀如昨日帶領舞者前往新竹暖身造勢。
創立十七年的高雄城市芭蕾舞團,從2001年至今,連續九年獲選文建
會傑出表演團隊,張秀如也多次獲得中華民國舞蹈學會飛鳳獎等獎項,2007
年該舞團將明朝湯顯祖的《牡丹亭》改編為芭蕾舞劇,巡演全國八場,獲得
極大迴響與好評。
今年《牡丹亭》再度由張秀如編劇,以〈遊園〉、〈驚夢〉、〈尋夢
〉、〈回生〉等完整劇情為架構,並邀編舞家張慈妤、林向秀共同編舞,傳
統音樂家周以謙、張錫安為舞劇作曲,另書法家吳威儀也將湯顯祖原著的精
華文字,以書法透過多媒體呈現,同時展現舞者肢體及劇情氛圍的形式,使
得整場演出更加精緻動人。
今年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打賽已進入最後一輪,共有六位選手角逐。樂
評人焦元溥透露,評審團包括指揮家阿巴多的胞弟Marcello Abbado、台灣
鋼琴家陳宏寬、波士頓環球報前樂評Richard Dyer、知名鋼琴家Alexeev和
Beroff、茱莉亞幫的Joseph Kalichstein和Kaplinsky,及美藝三重奏鋼琴
家Menahem Pressler。
除了新竹場次,該舞團也將於6月6日在台中縣港區藝術中心、7月4日
在高雄市立文化中心至德堂演出。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,詳情可詢:
07-7715483。
|
|
『紙風車轉向 中國統戰簿上再添一筆』- 2009/6/2 - |
文章來源:自由電子報/藝術文化
記 者:趙靜瑜/特稿
文建會大舉推動兩岸文化交流,台灣本土指標性藝文團體紙風車劇團
,昨天已飛往北京,受邀到北京國家大劇院參加國際兒童戲劇季。面對外界
疑慮,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說,他不會被統戰,「我是用文化反
攻大陸。」李永豐說,不管是中國的孩子或越南的孩子,台灣的319鄉村兒
童藝術工程都會是一個好的典範,可以推廣到全世界。
此次紙風車劇團將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四場《唐吉軻德》,除食宿招待
外,還有部分演出費。李永豐說,以他的了解,中國兒童戲劇發展受俄國表
演系統影響,採寫實主義,比較僵硬;台灣兒童戲劇發展受西歐與美國影響
,充滿創意。李永豐也希望在中國的台商可以成立基金會,將319鄉村兒童
藝術工程推廣出去。至於李永豐說的「我是用文化反攻大陸」和陳菊說的「
去北京行銷世運會」,都是如出一轍的「蠢」。
其實北京國家大劇院落成之時,就已邀約台灣的表演藝術團體如屏風
表演班、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及朱宗慶打擊樂團前往演出。其中屏風表演班中
國味濃,票房銷售一空,但朱團跟北市交有部分票房都是動員北京市民而來
,更令人質疑的是,北市交的演出現場幾乎沒有北京重量級樂界人士聆賞,
這也讓千里迢迢從德國飛北京的我國指揮呂紹嘉納悶,如此文化出訪的意義
究竟何在?還是只是成為中國統戰成績簿上的數字?
現在台灣政府將文化視為一個產業,既是產業,就要尋找市場,中國
是早已布下統戰天羅地網的一個市場,你不一定賺錢,但一定要賣身。若能
認清自己的立場,也就可以做到真正有尊嚴的交流。中國現在對台灣的文化
人相當「友善」,不斷施以小惠攏絡人心,然所謂「吃人嘴軟,拿人手短」
,舉例來說,有個每年都邀請台灣藝文界人士出訪中國的基金會,年年名額
爆滿,因為該參訪團強調可以開放別的旅行團看不到的文化景點,於是報名
人數不減反增,如此柔性的方式,亦達成中國以文化統戰台灣的目標。
兩個月前世界知名的波蘭鋼琴大師齊瑪曼(Krystian Zimerman)在美
國迪士尼音樂廳演奏最後一首作品前,對現場樂迷說,為抗議華府軍事擴張
政策、在波蘭設置長程飛彈,這是他在美國的最後一場演奏,請美國「Get
your hands off my country!」(別碰我的國家),齊瑪曼去年即宣布,
只要美國不為伊拉克戰爭負責,包括認錯賠償甚至重建,他就不去美國演奏
。
台灣的藝文界缺乏的正是這種真正的骨氣,如果有一位重量級的藝術家
出面公開宣示:「中國不撤銷瞄準台灣的一千三百顆飛彈,我不去中國演出
。」試想這樣的國際宣示會造成多大的社會反應!台灣的文化應該真正被世
界看見,而不是接受中國的小惠而喜孜孜地出訪。
台灣的文化界人士,你們何時可以大聲地對中國政府說︰「Get your
hands off my country!」
|
|
『45歲宅男 聽「音」追老婆』- 2009/6/2 - |
文章來源:中時電子報/藝文新聞
記 者:吳垠慧/台北報導
在外人眼裡,陳其寬是溫文儒雅的學者,常顯得羞澀內向。不過,在
另一半林芙美的眼中,陳其寬是個「很溫暖、調皮又幽默的人!」他們兩人
從相識、相戀到結婚,頗富戲劇性。兩人婚姻生活的甜蜜,也呈現在陳其寬
創作的「猴子系列」。
林芙美原是廣播電台的新聞播音員,聲音清脆甜美,是陳其寬在東海
擔任教職期間,每晚必收聽的節目。陳其寬屬於宅男一族,會在節目結束前
call in進去,稱讚林芙美播得真好,更興起追求之意。陳其寬的方式是直
接去電台認識她。不過,當年陳其寬四十五歲,追求廿五芳齡的林芙美,必
須一路突破女方友人、家人的重重難關。
「他找我和朋友到他家去玩,招呼大家打麻將,原來是要觀察我的牌
品。」開朗、健談依舊的林芙美說到往事,一臉笑吟吟,「他認為牌桌可見
真情,人的品行從牌品可以看得出來。」克服女方家長的反對之後,一九六
六年兩人結婚,婚後育有一男一女。
成家後,陳其寬的幸福顯露在創作上。一九六七年的水墨《老奴》,
一隻老猴以手托腮、腳跪地,身體直挺挺,上頭有四隻小猴在嬉鬧,道出「
俯首甘為孺子牛」的心境。
|
|
『莫利柯奈音樂會 聽眾沉醉』- 2009/6/1 - |
文章來源:自由電子報/藝術文化
記 者:趙靜瑜/台北報導
沒有畫面的電影配樂,卻勾起了每個影迷屬於自己的電影回憶,八十
一歲的電影配樂大師恩尼歐.莫利柯奈(Ennio Morricone)昨晚在台北小
巨蛋舉行音樂會,電影《教會》、《新天堂樂園》、《海上鋼琴師》等主題
音樂緩緩流洩,即使手勢不多,音樂卻依舊蕩氣迴腸。
莫利柯奈的電影配樂充滿個人獨特音樂語彙,在好萊塢電影配樂走集
體創作、分工完成的路線之外,其原創力與對影像的想像力,使他成為這個
世紀碩果僅存的電影配樂大師。
|
 |
|
『明華園賀80《貓神》跑全球』- 2009/6/1 - |
文章來源:中時電子報/藝文新聞
記 者:洪榮志/台南報導
「八十年前的今天,明華園在台南市成立。在歡度八十歲生日時,我
們沒有敲鑼打鼓大肆慶祝,而是以最精彩的劇作表演,一步一腳印將歌仔戲
推到國際舞台。」明華園藝術總監陳勝福昨日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宣布,創
團八十周年大戲《貓神》,六月五日將從台南出發,展開全球巡演。
儘管《貓神》曾在中北部少數縣市表演過,但求好心切的陳勝福,為
了此次巡演,不僅重新打造失傳四十多年、一九五○年代立體三層景的布景
機關,讓演員在舞台上飛簷走壁時,不需要鋼絲輔助;還將新潮的爵士鼓融
入傳統武場樂器中,呈現既活潑又氣勢十足的聽覺震撼。難怪劇組私下表示
,動用八輛十五噸大卡車裝載的全新三層景,讓他們覺得「好像要蓋劇場」
。
《貓神》以宋朝為背景,描述主角言驕論白天擔任朝廷要官斷案,夜
晚又化身貓神斬奸鋤惡的故事。除了主角言驕論由當家台柱孫翠鳳飾演,孫
翠鳳的女兒陳昭賢也將演出「貓神」一角,母女同台格外引人注目。
陳勝福指出,明華園於一九二九年在台南市創立後,台灣光復後曾在
台南市「龍館」戲院一連演出五十二天、一○六場歌仔戲,直到爆滿的觀眾
擠破戲院氣窗才停止演出,盛況空前。
雖然有人說,歌仔戲發源於宜蘭;但陳勝福強調,老一輩的戲班前輩
都知道,歌仔戲的「戲巢」是在府城。如果沒有台南地區廣大的看戲人口及
高水準的觀眾們,就沒有今天台灣歌仔戲的百年大業。
陳勝福說,《貓神》於六月五、六日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演出後,除
將陸續轉戰高雄、嘉義、彰化等縣市,最後於國家劇院表演外,從九月起也
分別前往日本、歐洲、大陸等地進行全球公演。對明華園而言,今年是明華
園劇團總團的「國際元年」,是另一個里程碑的開始。
|
 |
|
『伊莉莎白女王小提琴大賽揭曉 首獎陳銳台灣出生』- 2009/6/1 -
|
文章來源:自由電子報/藝術文化
記 者:趙靜瑜/專題報導
1985年,我國小提琴家胡乃元到布魯塞爾參加比利時伊莉莎白女王音
樂大賽,獲得首獎,這是有史以來台灣人在該賽首次獲獎。2009年比利時伊
莉莎白女王小提琴國際大賽結果昨天出爐,台裔澳洲籍音樂家陳銳(Ray
Chen)獲得首獎,消息傳回台灣,也讓樂界雀躍。
比利時伊莉莎白女王音樂大賽是全球樂壇最大的小提琴比賽之一,也
是學小提琴的學子非常希望獲得的大獎,參加人數最多,演奏曲目也相對繁
複,陳銳以優異沉穩的技巧和音樂性獲得首獎。
陳銳今年才二十歲,去年在英國曼紐因青少年小提琴比賽獲得首獎,
也拿到美國寇帝斯音樂院全額獎學金,並曾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和亞塞拜然
國家交響樂團合作,拿過全澳Kendall小提琴比賽第一名及美國青年音樂藝
術家首獎。
陳銳在台灣出生,當他幾個月大時,父母親就移民澳洲布里斯班,他
也在澳洲長大。四歲開始學小提琴,八歲與昆士蘭管弦樂團舉行自己生平首
次音樂會。陳銳受訪時表示,他一開始不知如何演奏小提琴,於是拿起玩具
吉他加上筷子,就這樣與小提琴「玩」了起來。現在陳銳拿到美國寇帝斯音
樂院的全額獎學金,每學年高達三至四萬美元,目前師事亞倫.羅桑德。他
也在美國亞斯本音樂節與我國小提琴家林昭亮和保羅.坎特學習。
陳銳從小就展現驚人的音樂天分,不過他不喜歡「神童」這個名詞,
「它讓我覺得自己不太正常。」並認為所有學音樂的兒童都應該有個健康的
環境。曾經獲得伊莉莎白女王國際聲樂大賽的我國聲樂家黃瑞芬,昨天也收
到大會執行祕書寄來給她的賀電,黃瑞芬說,因為都是台灣人獲獎,大會特
別寄信通知她,也讓她感覺非常光榮。
|
|